正当林涛在为《迷踪》失踪而担忧惊疑之时,听到外面有激烈的厮打声。他走到门口一看,不禁心惊肉跳。原来有四条大蛇,它们是一条蟒蛇,一条眼镜王蛇,一条眼镜蛇,一条五步蛇正和四只黄鼠狼在展开激烈的搏斗。其中一只为首的黄鼠狼正是林涛前面遇见的那只黄鼠狼。
提起蛇,几乎没有人不对它心惊胆寒,毛骨悚然:它昂起扁形三角头,吐着鲜红的舌头,颈部呼呼作响,张着有一对坚利的毒牙的血盆大口随时向你袭来。俗话说: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,人对蛇的恐惧感甚于对其它猛兽。然而在中国,蛇又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:蛇主吉运、旺财富,故蛇又称祥蛇、灵蛇,俗称“小龙”。中国古代传说中,龙与蛇关系密切,在中国被认为华夏远祖的伏羲与女娲,在《山海经》中被描绘成人首龙身和人首蛇身。中国现存文物中很多汉唐壁画、画像石、砖刻和绢画,都有关于伏羲与女娲龙蛇相配图画。龙蛇之密不可分,由此可见一斑。
看着它们激烈的搏斗,林涛又想起了前面和他一起演练武功的眼镜蛇。再仔细一看,那条眼镜蛇现在正和它的同伴一起参与搏斗。看来这些面目可狰的蛇对林涛并没有什么恶意,而那幻为美女偷他书的黄鼠狼似对林涛满怀歹意。敌我立场分明之后,林涛极希望那些蛇们能战胜黄鼬们。但林涛曾听祖父说过,蛇和黄鼬搏斗必败无疑。因为黄鼬能够缩骨,穿过比它身子小的洞穴或者缝隙,鼬的肛门旁有一对皮脂臭腺,遇到危险时,能释放出臭气。所以,鼬还有一个不太雅的外号,叫臭鼬。鼬如果遭到掠食者的追击,在掠食者快追上它时,便放出臭气。这种臭气,轻则令掠食者止步,重则导致掠食者窒息。鼬的臭气,不仅是防身的工具,而且还是捕猎的武器。一只刺猬蜷起身子成了一个球,老虎也没办法,但鼬有办法。它只须在刺猬身上找出一条缝隙,调转身子,放一个臭屁即可。不一会,刺猬便被鼬的臭屁熏得昏迷了,乖乖舒展开了身子。这时的鼬,便可轻松地给刺猬动一个“外科手术”,尽情享用美味了。在中国人的印象中,黄鼠狼和狐狸一样,是妖兽。中国人反感鼬,除了它有偷袭家禽的毛病外,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与狐狸一样的“魔法”,能够迷惑体弱多病之人。在早些年间,人们经常会看到被黄鼠狼“附”上身的人,这种人疯疯癫癫,胡言乱语,一般还都是黄鼠狼的“代言者”,从人的口里说出了黄鼠狼的心思,如“我没偷吃你家的鸡,你们为什么堵了我的洞口?”等等。
想到这里,林涛不禁深深地替蛇们担心了起来。而蛇们和黄鼬们的厮杀更为激烈了。那条四、五米长,颈细腰粗的蟒蛇,显然是领头的。林涛曾听祖父说过,这蟒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,一般以鼠类和爬行类,两栖类为食,但遇到可口的哺乳动物时,它也绝对不会气。但不知怎么,它居然出现在了江南地区。这蟒蛇别看它嘴巴不大,脑袋也小,它竟能生一吞一只体重二三十公斤的山羊和牛犊。它的胃口特好,吃饱一顿能几天,甚至几十天不再吃东西它缓缓地消化胃内的食物,一点一点地吸收,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毛病,这是蛇类动物的超常本事。
这巨大的蟒蛇正和为首的黄鼬在那里游斗。别看这蟒蛇身躯庞大,但异常灵活,它头尾相衔,极力想用自己的身躯去缠住那黄鼬。而那黄鼬也异常的狡猾和灵活,东躲西藏,绝不让蟒蛇碰到。蟒蛇欲用尾巴去扫那黄鼬,那黄鼬非常的狡猾,一跳一窜,每每都给它躲过了那势如万钧的蟒蛇尾扫。蟒蛇明白,那黄鼬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它们的体力,伺机进行反扑。
那眼镜王蛇正和一只硕大的黄鼬在激斗。地球上绝大部份蛇类都是毒蛇,毒蛇中的剧毒者当数眼镜王蛇,虽然与眼镜蛇名字相近,但并非一家“蛇”。眼镜蛇的颈背部生有眼镜似的花纹,眼镜王蛇却没有;眼镜蛇身长不过两米,而眼镜王蛇却长达4—5米。
那眼镜王蛇不愧为蛇中之王。它攻击性极强,遇上黄鼬,它异常激动,脖子涨粗,头部平直向前冲击,竖起的身驱不停摆动,连续发出“呼、呼”的声响,与之对敌的黄鼬虽然不像其它的动物,看到它心生畏惧被它吓退,但也是不敢大意,凝神对付,怕被它咬到。眼镜王蛇的毒性极其猛烈,毒液成份复杂,含有神经毒,血液毒和各种其它毒素。被它咬上,很难活命。黄鼬深知眼镜王蛇的厉害,始终避免与之正面交锋,一时之间,眼镜王蛇到也无奈不得它。
而一条眼镜蛇正和另一只黄鼬在交锋。那眼镜蛇虽没有眼镜王蛇体大,但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,是地球上最毒的毒蛇,其毒液能够破坏人的脊髓和神经系统。被眼镜蛇咬伤,人立马感到麻木,伤口迅速扩展到全身,头晕目眩,四肢无力,呼吸困难,最后昏迷而死。黄鼬自然也知道眼镜蛇的厉害,它与其同伴一样,采取迂回战术,绝不让眼镜蛇咬到。
而那五步蛇正和一只异常灵活的黄鼬虎视眈眈地对峙着。
祖父也曾告诉过林涛有关五步蛇的知识,所以林涛对五步蛇的特性也非常的了解。五步蛇的毒性在蝮蛇科中最为强烈,人畜若是被它咬上一口,不出五步就将毙命。它的名字就
第84章蛇与黄鼬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